6月1日,一项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的研究指出,夜间蓝光光照的增加会影响大脑特定的神经环路,从而导致抑郁症状的出现。

而在这份研究结果的背后,是做了一项“小老鼠实验”的。

研究人员构建了夜间光干扰模型,模拟不正常的光照模式,连续三周在 21:00—23:00 对小鼠进行蓝光照射。结果发现,在没有打破生活习性的前提下,小鼠变抑郁了。

研究人员通过神经示踪工具发现了一条特殊的“ipRGCs—dpHb—Nac”神经环路。研究人员猜测,这一过程可能就是导致小鼠致郁的背后成因。从ipRGCs感知蓝光开始,将信号传至dpHb,再进一步到达Nac,再加上dpHb和Nac对负面情绪有介导作用,形成了抑郁情绪,从而对小鼠造成了负面情绪的影响。

而后,研究人员取消了蓝光照射,但小鼠在长达三周的时间里依然处于抑郁状态,并无马上恢复原样。

睡前玩手机或致抑郁:建议写字楼里上班的人尽快戒掉-咚咚租

说到这,我们第一个反应就是看看手机……

没错,手机也有蓝光,手机屏幕的蓝光峰值非常高,所属的波长范围又广,导致手机屏幕产生的最大能量的色光就是蓝光。

手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用的贴身物品,大家几乎都是手机控,可以毫无悬念地完全做到机不离身,当然,上厕所也不例外。而更被大家津津乐道的,则是睡前玩手机,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个习惯(别说没有,说没有也不会有人信!)。

睡前玩手机,已成为大部分当代人入睡前的常规操作,有人说其必要性如同睡前刷牙那样了,但实际上有小部分人就算不刷牙,也不能不玩手机,这样的习惯已经不能再习惯了。不过,在这一习惯的背后,却隐藏着不少危害,其中就包括刚才说的蓝光所产生的危害。

长期睡前玩手机,会造成视力受损、作息不规律、皮肤变差、手指麻木、颈部慢性劳损等伤害,对眼睛的伤害则是最明显的。高能的蓝光长时间进入眼睛,焦点又是落在视网膜前方,迫使睫状肌要一直紧张地调节移动焦点到视网膜上。长时间下来,极易造成睫状肌痉挛,随之出现眼疲劳。高峰值的蓝光在眼内的能量停留,还会杀伤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,造成视网膜功能异常,感光器感光能力下降,加大我们患特殊眼病的风险。

现研究机构实验表明蓝光或致抑郁情绪,这样一来,如果长期睡前受到手机高峰值的蓝光照射,也极有可能形成了抑郁情绪,导致抑郁症状的出现。一旦出现症状,有可能像上述的小老鼠一样有持久性,说白了就是,这一过程极有可能是不可逆的。

所以,建议大家尽快改掉睡前玩手机的习惯,尤其是在写字楼上班的人。

在写字楼上班的人,有个很特殊的作业形态,就是上班的时候经常接触电脑、电话等电子产品,工作过程中又经常久坐,还经常加班,经常思考,还经常转换思想、头脑风暴,这种形态或多或少会影响到身心,并且会产生连环反应,使自身更加依赖电子产品,比较容易产生循环伤害。在处于这样的情况下,自身的情绪是很容易受到周边事物的影响,如果还养成了睡前玩手机这样的坏习惯,再加上眼睛的刺激,情绪一下子就被影响到,从而造成易怒、抑郁、失眠……。

所以,请从这一刻起,放下手机,闭眼睡觉!让我们快乐上班,安稳睡觉。